·作者·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1、株:树桩。
2、触:撞到。
3、走:跑。
4、折:折断。
5、因:于是,就。
6、释:放,放下。
7、耒(lěi):一种农具。
8、冀:希望。
9、复:又,再。
10、得:得到。
11、为:被,表被动。
12、身:自己。
13、为:被。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d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