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刘禹锡
/
望洞庭

望洞庭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标签:
  • 山水
  • 写景
  • 小学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景色
  • 数字
  • 景点
  •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语音
  • 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语音
  • 赏析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语音

猜你喜欢

  • 凉州词
    ·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忆江南
    · ·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 白居易
    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寻隐者不遇
    · · 贾岛
    五言绝句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登飞来峰
    ·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刘禹锡

980篇诗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