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范仲淹
/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标签:
  • 小学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咏怀
  • 数字
  • 生活
  • 抒怀
  • 同情
  • 渔人
  •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只喜爱鲈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

      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语音
  •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语音
  •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之意,蕴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于是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语音

猜你喜欢

  • 寒食
    · · 韩翃
    七言绝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绝句
    · · 杜甫
    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三衢道中
    · · 曾几
    七言绝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 凉州词
    · · 王之涣
    乐府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赠花卿
    · ·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范仲淹

523篇诗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