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刘因
/
山家

山家

·作者·

刘因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马蹄踏水乱明霞,

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

雀声先我到山家。

标签:
  • 写景
  • 古诗三百首
  • 闲适
  • 译文

      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

      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

      溪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

      因为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

    语音
  • 注释

    1、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

    2、醉袖:醉人的衣袖。

    3、怪见:很奇怪地看到。

    4、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

    5、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语音
  • 赏析

      《山家》是元代诗人刘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暮春时节,作者骑马走访隐居山中的友人,沿途景色明丽,心情欢快,此诗即为描写山行情景而作。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一二句写途中所见。“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诗意清新,写景如画。

    语音

猜你喜欢

  • 惠崇《春江晓景》
    ·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 ·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 乡村四月
    · · 翁卷
    七言绝句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 悯农
    · ·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春日
    · · 朱熹
    七言绝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刘因

300篇诗词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