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三国时期
/
嵇康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作者·

嵇康

·朝代·

三国时期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标签:
  • 古诗三百首
  • 抒情
  • 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语音
  • 注释

    1、兰圃(pǔ):有兰草的野地。

    2、秣(mò)马:饲马。

    3、磻(bō):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4、皋(gāo):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5、纶:指钓丝。

    6、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7、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8、筌(quán):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9、郢(yǐng):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语音
  • 赏析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语音

猜你喜欢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 白居易
    五言律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咏柳
    · · 贺知章
    七言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敕勒歌
    · 南北朝 · 汉乐府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 · 罗隐
    七言绝句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 从军行
    · · 王昌龄
    七言绝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嵇康

魏晋

104篇诗词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