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病来喜无事,多卧竹林间。
此日一相见,明朝还掩关。
幽人爱芳草,志士惜颓颜。
岁晏不我弃,期君在故山。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今存《李端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