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五代十国
/
李煜
/
亡后见形诗

亡后见形诗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十国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 译文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语音
  • 注释

    无:竟然;也可不翻译。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

    殊:不同或超过。

    语音
  • 赏析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语音

猜你喜欢

  • 春日
    · · 朱熹
    七言绝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水调歌头
    ·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商山早行
    ·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忆江南
    · ·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石灰吟
    · · 于谦
    七言绝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李煜

五代十国

67篇诗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东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