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
林朝崧
/
蝶恋花其五「感春」次任公韵

蝶恋花其五「感春」次任公韵

·作者·

林朝崧

·朝代·

语音
  • 译文
  • 注释
  • 赏析

叶底残花无觅处,一片轻阴,又酿清明雨。

百计留春春不住,朝来塞雁先归去。

斜倚绣帘吹柳絮,念汝因风,飘荡谁为主?侬亦孤鸾愁里度,双栖羡煞青陵树。

猜你喜欢

  • 悯农
    · ·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卜算子·咏梅
    · ·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浪淘沙
    · ·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咏鹅
    · ·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 村居
    · · 高鼎
    七言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林朝崧

865篇诗词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风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

粤ICP备2024177917号-2   |   网站建设:广州广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