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秋风袅袅雨潇潇,兀兀郊居出市遥。
未欠三杯通大道,且欣九日是明朝。
篱边旧菊犹堪摘,天末新鸿不可招。
莫恨登高无脚力,强支湘竹造山椒。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宋元间杭州钱塘人,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宋末即以诗名,与白珽齐名,称仇白。入元,为溧阳州儒学教授,旋罢归,优游湖山以终。工诗文。有《金渊集》、《山村遗集》。元诗选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其为诗尝曰:近体吾主于唐,古体吾主于《选》,往往于融畅圆美中,忽而悽楚蕴结,有《离骚》三致意之馀韵。晚年谢事,乐于湖山泉石间,多与方士游名山胜地,佛刹灵区。足迹所到,辄有题咏。释妙声谓其诗冲远幽茂,而静退閒适之趣溢于言外。释弘道赠诗云:「吾爱山村友,诗工字亦工。波澜唐句法,潇洒晋贤风。」僧守道赠诗云:「朝野遵遗老,山村有逸民。书传东晋法,诗接晚唐人。」似是为山村写照也。全宋诗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著,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为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馀。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为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乾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为《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金渊集》编为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为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仇远(1261-?)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人。有《兴观集》、《金渊集》、《无弦琴谱》。